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研究进展
介绍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这一新型地基处理方法的处治技术及其特点,在分别对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土工格室加筋体工作机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简要总结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试验研究、数值分析及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设计计算理论的研究现状。后讨论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穿越软弱地基的工程逐步增多,地基处理已成为影响高速公路建设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复合地基因其具有桩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按目前的概念,复合地基可分为水平增强体型和竖直向增强体型2种基本形式,一般称之为“单一型复合地基”。对于“单一型复合地基”,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计算理论。但由于实际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多变性,加上控制地基沉降、保持地基稳定、加快工期、节约投资等因素的制约,传统单一型复合地基往往不能满足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双向增强体型复合地基应运而生,土工格室指标,它是“水平向增强体与竖直向增强体”联合的复合地基形式,可博采上述2种单一形式之长,取得更佳的技术经济效果。
目前,有关“水平向增强体与竖直向增强体”联合型复合地基的名称或提法较多,如以黏结材料桩为竖向增强体的组合型复合地基在路基工程中常称为“桩承式水平加筋路堤”或“桩承式路堤”;也有根据复合地基组成命名的,土工格室批发,如“桩2网复合地基”、“土工格室2碎石桩复合地基”、“粉喷桩2土工格栅复合地基”等。
本文中将“水平向增强体与竖直向增强体”联合型复合地基统称为“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其中竖向增强体主要是桩体,土工格室,可以是刚性桩、柔性桩等黏结材料桩,也可以是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水平向增强体的加筋材料可以是钢带、钢条、钢筋混凝土带、土工合成材料等。其中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包括土工织物、土工格栅、土工膜、土工布、土工格室等。加筋材料的铺设可单向,也可双向;按需要可铺设1层,也可与填土间隔多层铺设。
综上所述,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组合形式较多。目前关于“二维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等)与黏结性材料桩(如混凝土桩等)”组成的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关于“土工格室(三维土工合成材料)2碎石桩(散体材料桩)”组成的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文献报道尚不多见。为进一步推广土工格室2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技术在软基处治中的应用,本文中拟对其处治技术、加固机理、试验研究及计算理论等进行探讨。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土工格室护坡试验研究
为研究土工格室+粗颗粒柔性结构在高原冻土地段防护路堤边坡的工程效果和适用条件,在青藏铁路沱沱河地区设计并开展了土工格室护坡试验研究,研究试验包括测定土工格室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测试土工格室在常温(20℃)、高温(60℃)、低温(-25℃)、循环条件(低温→高温→低温)、连续低温常温循环条件和紫外线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对土工格室冻融和抗老化性能进行了试验,并对现场测试断面的变形进行测试,试验成果表明:土工格室这种材料更耐低温,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可适用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坡面防护,土工格室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高原冻土地段土工格室护坡处理措施应注意的要点。
柔性护坡是边坡防护常用的一种形式。在高原冻土区修筑铁路路基后,致使多年冻土地基温度场及其稳定性发生变化,其结果通常是下伏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多年冻土融化而引起路基变形。为适应多年冻土区高路堤的热稳定场和温度场的周期变化,对柔性防护并进行轻型支挡新结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土工格室+粗颗粒土护坡能充分发挥格室侧向约束和延展性优点,粗颗粒土对于防止聚冰以及保温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对土工格室+粗颗粒土护坡这种柔性制成品、拼装铺设坡面防护开展试验研究,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高原冻土地段土工格室+粗颗粒柔性结构加固、防护路堤边坡的工程效果和适用条件,研究该材料在多年冻土地区应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多年冻土区新建铁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段位于沱沱河盆地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开阔,稍有起伏。地层出露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地层、风积细砂及下第三系互层泥岩、砂岩。地表水主要为各冲沟季节性洪水,地下水主要为冻土层上水,其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暖季冻结层融化水补给。地震烈度为7度。该段年平均地温0℃~-0.5℃,工程地质为融区和多年冻土过渡带段。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半固定沙丘、沙地。特殊地质问题主要为冻土,无其他不良冻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