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土工格室柔性护坡的稳定性分析
土工格室柔性护坡是一种既经济、简便并有绿色环保的护坡模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但由于该类护坡受周围环境及气候的影响比较大,很多土工格室柔性护坡的失稳破坏是降雨入渗产生的。针对格室防护体系的整体剪切破坏模式,采用极限平衡法建立了降雨条件下防护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并通过模拟计算分析了土体含水率、边坡角度、铆钉间距、格室坡长、坡面冲刷和格式深度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土工格室柔性护坡的合理设计和稳定性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土工格室在公路筑路中的积极作用无需赘言,但是如果土工格室施工方法不得当,就不能有效发挥其价值,筑路质量也就不得而知了!今天给大家分享以下土工格室施工的要求:1.施工前对铺设基面整平、压路机压实。 2.不能直接铺装在原始路基上,应设置5cm左右厚度的砂垫层,整理铺平后,再铺设土工格室。 3.铺设土工格室时要先将格室张拉,土工格室,使格室处于张力状态,不许有松弛感,并用准备好的钢楔进行固定。 4.土工格室选用的填料应为小颗粒碎石,粒径不能超过3cm。5.土工格室顶面应覆盖10cm厚度的碎石层作为保护,然后在保护层上进行振动压路机碾压。6.土工格室不宜被日光直晒或雨水淋泡,阴凉干燥处贮藏,并根据工程进度的日用量进行取用。只有确保土工格室在工程中的完美利用,公路质量和使用年限才有保证,才能更好的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
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处治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三维数值分析
应用MARC软件,建立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三维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及不同的地基沉降模式,土工格室指标,分别对土工格室加筋体和柔性搭板消化地基沉降、协调和控制桥头差异沉降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基沉降的适应性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限制了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减小了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同时,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有效地阻止上层土体向下沉降,减小路基竖向应力,使得桥台与路堤之间的沉降差在较广的范围内得到平缓过渡。
据土工合成材料类型的差异,目前路桥过渡段常用的加筋处治方法有2种,即平面结构的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加筋和三维结构的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加筋。与常见的加筋类型(如支挡结构、加筋陡坡、软土地基加筋等)相比,路桥过渡段路基加筋的目的有较大差异。前者加筋主要是为了提高稳定性和承载力;而在桥头路堤使用加筋技术则是为了使桥台与桥头路堤沉降差得到平稳过渡,从而消除桥头跳车。可见桥头路堤的加筋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目前对桥头路堤加筋作用机理的分析除了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外,有限元数值模拟是另一种重要方法。周志刚等运用自行编制的二维有限元程序,对土工网处理桥头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此后,随着加筋材料本构模型及界面模型的发展,桥头路堤加筋技术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受计算技术的限制,自编程序通常只能模拟二维平面工况,土工格室,而筋材在桥头路堤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有限,土工格室护坡,其作用性状受桥台与路基边坡的影响较大,因此二维平面工况很难综合考虑这些边界条件,从而影响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