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处治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三维数值分析
应用MARC软件,建立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的三维计算模型。基于该模型及不同的地基沉降模式,分别对土工格室加筋体和柔性搭板消化地基沉降、协调和控制桥头差异沉降的作用机理及其对地基沉降的适应性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复合体限制了周围土体的侧向变形,减小了路堤本身的压缩变形;同时,土工格室柔性搭板能有效地阻止上层土体向下沉降,减小路基竖向应力,使得桥台与路堤之间的沉降差在较广的范围内得到平缓过渡。
据土工合成材料类型的差异,目前路桥过渡段常用的加筋处治方法有2种,即平面结构的土工网或土工格栅加筋和三维结构的土工格室柔性搭板加筋。与常见的加筋类型(如支挡结构、加筋陡坡、软土地基加筋等)相比,路桥过渡段路基加筋的目的有较大差异。前者加筋主要是为了提高稳定性和承载力;而在桥头路堤使用加筋技术则是为了使桥台与桥头路堤沉降差得到平稳过渡,从而消除桥头跳车。可见桥头路堤的加筋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目前对桥头路堤加筋作用机理的分析除了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外,有限元数值模拟是另一种重要方法。周志刚等运用自行编制的二维有限元程序,对土工网处理桥头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此后,随着加筋材料本构模型及界面模型的发展,桥头路堤加筋技术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受计算技术的限制,自编程序通常只能模拟二维平面工况,而筋材在桥头路堤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有限,其作用性状受桥台与路基边坡的影响较大,因此二维平面工况很难综合考虑这些边界条件,从而影响了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土工格室加筋效果的室内试验
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比较土工格室和土工格栅加筋材料加筋后软土顶面的应力和承载力的变化,分析不同填料,不同筋材和不同的格室高度对加筋效果的影响.
土工格室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宽条带经强力焊接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它伸缩自如,土工格室作用,使用时张开并在格室中充填砂、碎石或泥土等材料,构成具有强大侧向限制和大刚度的结构。它以高密度聚烯为基质材料,土工格室批发,加入特殊添加剂制成,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能,使用温度在-40~80℃之间。土工格室目前广泛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坡面防冲和城市大型管道支撑等工程中。为研究在软土地基上土工格室的加筋作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探求土工格室这种新型材料的加筋作用效果。1室内加筋试验模型及试验条件土工格室具有一定的高度(5cm以上),有抗弯能力,可以扩散从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应力;同时发挥类似于“深基础”的作用,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土工格栅是一种平面加筋材料,主要通过受拉来平衡填土对地基表面的外推剪力,在加筋路堤中使得地基只承受路堤的自重,从而提高路堤的稳定性。通常可以看作只是受拉的构件。试验目的:研究有无加筋材料及不同加筋材料,土工格室加筋层不同填筑高度对提高地基承载力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