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路堑石质边坡土工格室植被群落设计
植被群落的选择直接关系到防护效果的优劣以及坡面小环境与四周大环境的协调效果,是所有植被防护设计的重点,应仔细调查慎重对待。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典型的陆生植物群落的演替模式一般为地衣群落阶段→苔藓群落阶段→草本群落阶段→木本群落阶段,由于已经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不需要再经过地衣群落阶段和苔藓群落阶段的矿化成土过程,演替过程直接从草本群落阶段开始,同时考虑到边坡稳固以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因素
截止2011 年11 月底,松塔水电站大坝下游坝坡共完成土工格室护坡施工4 万m2,完成总量的90%。实践证明,大坝下游坝坡采用土工格室护坡,不仅能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在施工期对坝坡进行有效的防护,而且与原设计的预制混凝土块护坡相比,PCA高强格室,可节约投资约400 万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同时,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受到了建设、监理和设计等参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关注,定制高强格室,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另外,高强格室加固,在施工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施工经验,并总结出一套施工方便且操作性强的施工工艺,可应用到其他同类工程中。
土工格室在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前对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治理,主要以注浆法为主,但是注浆法的治理成本较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工格室在采空区治理中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随着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公路穿越采空区的情况越来越多,目前,采空区的治理技术研究主要是注浆法,高强格室,而注浆法往往是通过经验来进行,具有很大的浪费,且治理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本文对土工格室在公路下伏采空区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土工格室在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中的应用范围进行了评价。